人工智能替代人的脚步一阵紧似一步。
2023年3月14日,OpenAI发布了GPT-4,震惊世人。
该模型具备初步逻辑思维能力,能够读图,会总结文章、写代码、报税、写诗,参加各类考试成绩出众。
不到一年的时间,OpenAI又发布了Sora,更是引爆对AI的各种情绪。
该模型一定程度了解物体在物理世界中的存在方式,可以深度模拟真实物理世界,能够根据文本内容创建最长60秒的逼真视频,视频包含高度细致的背景,复杂的多角度镜头,以及富有情感的多个角色。
针对Sora,周鸿祎发文称,“Sora意味着实现通用人工智能可能从10年缩短至1年”;马斯克短短两个字的评论更是一针见血,“gg humans”(干得好,人类认输)。
那么,Sora面世从本质上意味着什么?
AI对人类的替代会达到什么程度?
AI对人类最根本的影响体现在哪里?
如何评估Sora对人类的利弊?
中美在AI时代各处于什么位置?
针对这些问题,福卡智库理论研究中心进行了深入研讨。
不得不说,AI正以加速度奔袭在挤占人类发展空间的路上。
尽管一个乐观的看法是,AI在某些领域可以超越人类智能,但在整体上是不可能取代或全面超越人类智能的,但不得不说,技术的发展使得上世纪30年代英国作家阿道司·赫胥黎所描绘的《美丽新世界》愈发成为可能。在赫胥黎笔下,2532年的新世界技术高度发达,连人都是技术制造出来的,而不是人自然生育而来。
虽然未来未必会走向赫胥黎所描绘的世界,但毋庸置疑的是,在技术提供的各种便利的诱惑和驱动下,人的自然原始功能退化乃至异化势必在所难免。
详细深入分析预判将发布在后续会员报告中。
文章来源于互联网/AI生成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相关文章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