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中教授新书《AI遇见李白》发布,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焕发新生
4月10日,三河市科学技术协会、燕京理工学院图书馆、人文教育学院与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联合主办的“AI与唐诗的跨时空对话”暨金中教授新书发布会在燕京理工学院图书馆举行。副校长赵鹏、三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郑建国、华文出版社代表及师生代表50余人参与活动。
AI赋能传统文化创新
西安交通大学金中教授发布新作《AI遇见李白》,我们看到AI作诗系统“华七”智能生成延申的经典力作,同样能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科技中的勃勃生机。该系统通过算法模拟唐代诗人李白的创作风格,实现古典诗词的智能化生成,为传统文化注入科技活力。
校地联动推动文化实践
副校长赵鹏在致辞中表示,金中教授的研究“守正创新”,契合学校阅读文化节“品书香之美,享阅读之乐”主题,展现了科技与人文融合的燕理特色。
三河市科协主席郑建国指出,该项目是“新质生产力在地方文化领域的生动实践”,未来将深化校地合作,助力科技成果转化。
学术传承与经典互动
金中教授以《我的诗词创作、普及与科研之路》为主题,分享其数十年研究心得,并与学生就“AI如何助力诗词传播”“青年如何传承文化”等话题展开讨论,现场反响热烈。
金教授突破传统创作的思维定式,使诗词创作与时俱进,尝试与动漫结合、与AI结合,并与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共同研发诗词创作计算机程序——人工智能“华七”。金中教授还在个人创作的古体诗中融入现代物理观念,展现独特构思。他指出,诗词创作应适应时代发展变化,用新的方式让传统文化获得新生,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,充分展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前沿科技的融合能力。
会后,《中国科技投资》杂志社张婷记者对金中教授进行专访。双方围绕模拟李白风格的AI诗词系统“华七”的开发契机、产业发展阻碍及应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,并展望了其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。
本次交流聚焦AI与诗词融合。从创作看,程序能模仿李白风格写诗,还可强化学习其他诗人风格。投资领域中,其受众广泛但面临技术更新风险。产业方面,存在版权界定、技术伦理等问题,需规范数据使用和标识。在文化交流与传承上,AI写诗有望成为让全球更多人关注诗词的桥梁,助力传统文化传播,前景值得期待。
金中教授简介
学者、翻译家、词作家
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中日诗歌研究所所长,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,陕西省“六个一批”人才,西安市碑林区政协委员,中华诗词学会青年诗词工作委员会副主任。主要从事中日诗歌文学、人工智能作诗研究及社会公益歌曲创作。出版专著《诗词创作原理》《现代诗词评论》《日本诗歌翻译论》《AI遇见李白》等。
文章来源于互联网/AI生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