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

AI颠覆剧组,七天打造爆款短剧?全球首部100%AI短剧全解析

AI快讯2025年4月22日 11:35发布 AI快马
52 0 0

AI颠覆剧组,七天打造爆款短剧?全球首部100%AI短剧全解析

从幕后揭秘到创作干货,这些观点短剧人一定要看

“唉,今年再不出个爆款,我们公司可能就得关门大吉了……”是不是很耳熟?这是最近很多短剧团队的心里话。

但谁也没想到,在2025年开年,短剧圈突然刮起了一股“AI+内容”的新风。就在不久前,《After Divorce: My Five Brothers Paved My Way to the Billionaire Throne》(以下简称《Five Brothers》) 这部短剧,持续霸榜海外,热力值突破500万,最重要的是:这部剧是 100% AI 生成的!

这条消息一出,瞬间引起行业内的热烈讨论,一边是资本和平台对短剧的需求越来越大,另一边是创作者们“找不到好故事、请不起大演员、做不起大场景”的真实困境。现在有了首个AI短剧爆火的案例,以后真的能借助AI,批量做爆款短剧吗?其中又有哪些机会和风险呢?今天这篇文章,我们就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“AI短剧”的内幕(文末附《AI短剧工具清单》)

一、这部500万热度的 AI短剧,究竟牛在哪里?

1、低成本、快上新,打破短剧“赌博”魔咒

传统短剧的拍摄常常要把所有剧本写完、演员敲定、场景搭建后,一次性拍完再上线。如果口碑和数据不理想,就只能“硬着头皮上”,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成本可能瞬间打水漂。

但AI短剧完全不同,前期成本大幅降低,并且可以像写网文那样“边连载、边验证”,根据观众反馈来决定后续剧集的走向与规模,大大削减了一次性投入失败的风险。

AI颠覆剧组,七天打造爆款短剧?全球首部100%AI短剧全解析

据相关制作团队透露,这部《Five Brothers》从立项到上线仅用两周时间,和常规短剧少则两三个月、多则半年甚至更久相比,堪称“光速制作”。更重要的是,单集成本仅相当于真人短剧的20%以下。这种“先试再投”的模式,无疑解决了许多剧本“拍了扑街、血本无归”的痛点。

2、大女主+ AI 超现实表达,让脑洞与爽感起飞

《Five Brothers》主线依旧是许多短剧的经典题材:女主婚姻被背叛,遭受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,但最终依靠自身勇气与家人支持,完成蜕变,实现事业与情感的双重逆袭。看起来似乎依然是“爽剧”套路,但AI让它拥有更具冲击力的超现实画面

从北美首富乘直升机谈合作,到奥斯卡颁奖典礼,再到 UFC 拳王的现场对决……这些过去在真人短剧里几乎只能烧钱才能实现的场景,AI 将其一键搬上荧幕,观感十分震撼。

AI颠覆剧组,七天打造爆款短剧?全球首部100%AI短剧全解析

来源:即梦AI

这种“想象力自由”对于短剧极其重要,尤其当今短剧观众偏爱“大女主逆袭”“魔幻穿越”等高爽度内容场景,AI能让编剧和导演的想法毫无束缚地落地。创作不再受制于“资金和资源”这一老大难问题,真正做到“只要想得到,就能做得到”。

3、一人创作还是十人团?AI短剧让”共创“成为可能

据该剧的制片方 CreativeFitting(井英科技)介绍,《Five Brothers》的初始阶段只有导演崔伊一人上手完成大纲和前几集内容,然后上线到平台“试水”。发现观众反馈极佳之后,再陆续邀请到十余位创作者组成线上“虚拟剧组”,大家各自发挥所长,有的负责角色形象塑造,有的专注场景设计,有的打磨剧情节奏。最后由崔伊导演统一把关,短短两周就把整季内容完结并上线。

在AI赋能下,这种“编剧+导演+N位创作者”协作模式非常灵活、门槛更低。它最大程度释放了团队成员的创造力,也让大家能在保证内容质量的情况下快速迭代、迅速填充更多剧情。

4、“AI好莱坞”演员库:让每个人都能拥有专属明星阵容

根据发行方 CreativeFitting(井英科技)的访谈信息,他们在自研的创作工具中,已建立起大量 AI虚拟演员形象。创作者可以像在“演员库”里点菜一样,挑选心仪的角色形象,并自由调节服装、发型、神态等细节。

·无需昂贵的演员片酬

·不用担心档期或远程拍摄的问题

·也不会遇到撞脸、版权纠纷等潜在法律风险

AI颠覆剧组,七天打造爆款短剧?全球首部100%AI短剧全解析

来源:豆包AI(图片非官方演员库,仅供示例参考)

更关键的:这些 AI 演员还能不断“精进”——随某一部AI短剧的爆火,这些角色形象可以积累人气,甚至演变为一个可持续运营的IP,让“AI 明星”拥有自己的粉丝群和商业价值。

二、从创意到上线,一部AI短剧如何练成?

如果你也对AI短剧蠢蠢欲动,或者是想借AI降低成本、尝试更多创意,不妨来看看AI短剧的常见七大制作流程。这里根据业内已有公开信息做了简要梳理,让你一文看懂AI短剧“怎么玩”。

1、写剧本

· 先敲定短剧类型(如都市爱情、玄幻、科幻、纪录片等)、时长和核心受众群体。

· 用大模型(DeepSeek、ChatGPT、文心一言等)生成初始故事大纲、角色设定。

· 从内容策划角度反复打磨,突出“冲突感”和“爽点”,结合行业常见的“单集钩子、高潮、反转”套路,保证观众的追剧欲望。

2、做分镜

· 把镜头脚本写清晰:景别(全景/中景/特写)、角度(俯视/仰视/侧面/正面)、画面构图、人物动作与位置等。

· 用 AI 输出标准化分镜表格或 MidJourney 提示词,为后续图生视频做好铺垫。

· 建议: 提前想好“如何多机位拍摄”,即便是 AI 生成镜头,也要留出不同景别素材,以便后期剪辑有更多选择。

3、文生图

· 借助 MidJourney、Stable Diffusion 或国内的可灵等 AI 绘画工具,生成角色与场景概念图。

· 谨防角色/风格/场景的一致性:可以先固定角色形象、再用特定风格(如“赛博朋克”“梦幻粒子”“梵高风”)持续生成,保持整体调性统一。

4、图生视频

· 通过 Runway、即梦、可灵、Vidu 等平台,将静态画面转变为动态短片。

· 写好运镜提示词,例如“俯拍镜头缓慢下移,角色从远处走近,背景出现霓虹灯闪烁……”

· 测试生成效果后,可分层次添加更多人物交互或特效,降低卡顿和穿模几率。

5、视频剪辑

· 剪映、必剪、达芬奇或 Runway ML 后期都能搞定基础的转场、字幕、配音。

· 剪映的“一键加字幕”和“智能配音”功能,对个人或小团队相当友好,不必自己再雇专门字幕师或旁白演员。

6、音效配乐

· 用 Audacity 调整声音细节,用 Suno 或 Udio 生成原创音乐,音效可从 Pixabay、爱给网上下载。

· 注意 BGM 与剧情节奏同步,声画合一大幅提升影片质感。

7、发布准备

· 导出时尽量选择较高分辨率,也可用 Topaz Video AI 做超分处理,让画面更精致。

· 制作吸睛封面、撰写平台适配标题与描述,最后在各平台进行分发。

三、专访:AI发行方如何看待这部AI短剧的爆火?

这部拥有500万热力值的AI短剧《Five Brothers》,出品方 CreativeFitting(井英科技)的创始人兼CEO朱江,在接受短剧内行人的专访时分享了他的见解。以下为要点摘录:

1. AI短剧与真人短剧,是并行关系,而非替代

AI能做的是“超现实表达”,相当于打开“想象力世界”的大门。很多实际拍摄难度极高或预算昂贵的场景,AI可以轻松生成,这本来就与真人短剧形成互补。

2. 连载模式降低试错成本

“试播几集→平台反馈数据→判断潜力”,既能帮助创作者及时纠偏,也能减少巨额一把投放带来的损失。

3. 多模态技术+数据沉淀,能解决一致性难题

CreativeFitting 通过自研“一站式AI短剧创作工具”,建立了大量 “AI演员库” 以及专门针对短剧的服装、场景数据,在多模态理解和分层处理上做深度优化,确保多人同框、机位切换时尽可能流畅自然。

4. 版权归属更灵活

不必担心“AI形象撞脸”及创作者版权纠纷,平台方设有签约/非签约两种模式,可自由选择

四、AI短剧未来:从“可看”走向“可玩”

行业内普遍认为,AI短剧的潜力并不局限于当下的“视频式”的呈现,它还可能与 互动游戏或沉浸式社交融合,成为一种更具想象力的内容形态。就像国内的网文常常发展成影视、动漫、游戏联动一样,AI短剧也具备同样的延展性。

· 成本更低、创意更疯:过去因为投入或技术门槛而做不到的宏大、魔幻、科幻场面,现在只要写出剧本+提示词,就能让AI帮你搞定。

· 连载+互动+共创:观众可能边看剧边决定下集走向,甚至直接参与剧情二次创作,给故事里的人物配音、添加支线,或联动出“同人”作品。

· 市场规模迅速攀升:海外短剧从几亿美元到数十亿美元规模,增速惊人,2025年有望再迎井喷。在这样高速增长的市场里,AI短剧必将占据一席之地。

五、短剧人如何抓住这波“AI内容革命”?

1、放手去试

不必对AI“是否足够逼真”过分苛求,真正打动观众的是故事本身。AI短剧的神奇之处,恰恰在于它“像现实又超越现实”。

2、从“低风险小试”开始

如果你是传统短剧团队,完全可以先用 AI处理一小部分镜头或做一个番外花絮式短片,看看观众和平台的反馈。如果效果好,再投入更多资源深度合作。没必要一开始就上来做30集的超长篇AI短剧。

3、善用IP和人设运营

未来或许会出现越来越多 “AI明星”。短剧团队可以从一开始就对角色形象进行包装和运营,像经营真实偶像一样,为其打造独特人设,与粉丝互动,还能发展周边或跨界联名。

4、剧本仍是核心生产力

别被“AI一键生成脚本”迷惑:真正优秀的故事,仍需要编剧与导演的头脑风暴与深度打磨。AI工具可以提供思路,但情节的反转、人物弧光和价值观表达等关键环节,依然要靠人来把关。

5、熟悉各平台的“流量规则”

a. 国内抖音、快手、视频号:更看重完播率、点赞评论互动率,短剧篇幅多为1-3分钟/集;

b. B 站:可以做5-1 分钟/集,加入更多解说或弹幕梗;

c. 海外平台如 YouTube Shorts、Instagram Reels:重视前3秒的吸引力,并且要考虑多国语言字幕和配音。

6、警惕版权与合规风险

a. 确保使用的 AI 模型和素材库的合规性,避免侵犯他人版权;

b. 人物形象生成后需二次审核,防止“撞脸”真实明星;

c. 关注各国对AIGC内容的法律监管动态,保留过程数据,以便日后释疑或应对版权争议。

7、关注“互动式”或“游戏化”剧情

AI短剧不一定只是一种“播放—观看”单向模式。或许你可以尝试剧情多线分支、观众投票决定下集走向、甚至加入像游戏一样的“沉浸式任务”,打造真正“可看、可聊、可玩”的新一代短剧。这在年轻观众群体中将会具有极强的话题度和分享度。

给大家整理了一份评论较高的AI工具清单(仅供参考),免费+付费+国内可用↓↓↓

AI颠覆剧组,七天打造爆款短剧?全球首部100%AI短剧全解析

结语

之前一想到拍电影、电视剧、短剧,就觉得一定是件费时费力的大事儿——得有钱、得有人、得有团队。但AI的出现,让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“虚拟剧组”:只要一个想法和一台电脑,就有机会创作出“电影级”的画面和剧情,简直不敢想象。

当然,现在的AI短剧仍然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。比如,在角色一致性、动作逼真度、动态视频质量等技术上,还是有很多问题,需要不断地升级和优化;同时,监管和版权也还处于灰色地带,需要更完善的行业制度来规范。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,AI真给短剧圈打开了一扇新大门,让普通人也能低成本、高效率地去尝试短剧创作

· 想当编剧,但害怕拍摄成本无底洞?AI 帮你快速试错。

· 想玩大场面,却没钱请团队?AI直接让你随便搭建世界。

· 想让角色飞天遁地?AI不受现实制约,都能帮你实现。

这就是AI短剧的魅力所在:你脑子里“天马行空”的想法,AI都能让你“看得见、摸得着”!

或许,我们离“全民皆可拍电影”的时代真的又近了一步。如果你也想用AI,创造更多的不可能,那就从今天开始吧,把AI当作你的合作伙伴,在AI+短剧的新时代,找到属于你的“超级赛道”!

你认为”AI+短剧“会是下一个风口吗?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,我们一起去见证AI未来的发展~

文章来源于互联网/AI生成
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

暂无评论
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