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

Apple Vision Air:AR眼镜的新时代已经到来了吗?

AI快讯2025年4月19日 22:10发布 AI快马
32 0 0

Apple Vision Air:AR眼镜的新时代已经到来了吗?

苹果Vision Air 曝光,轻如鸿毛的革命?

王秦州

这两天,科技圈又被苹果的新动向刷屏了。据多方消息透露,苹果正在秘密开发一款代号为”Vision Air”的轻量级AR眼镜,有望成为iPhone和Mac的”第三屏”。与去年发布的笨重”头盔”Vision Pro不同,这款产品据说轻若鸿毛,外形酷似普通眼镜,甚至可能成为我们日常穿戴的一部分。

说实话,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时,内心是有些怀疑的。毕竟AR眼镜这个赛道已经有太多玩家尝试过,却鲜有类似iPhone时刻这种成功案例。而且前段时间苹果刚放出来砍掉了一个AR方向的产品,但随着彭博社Mark Gurman、CNET等多家权威媒体的报道,加上Reddit和MacRumors上流出的一些原型组件照片,Vision Air的存在似乎已经不是空穴来风了。

Vision Air:苹果的”简约版”空间计算

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,Vision Air并不会是一个独立的”空间计算机”,而是更像iPhone和Mac的外接显示设备。它可能不会搭载像Vision Pro那样的强大处理器,而是依赖与手机或电脑的连接,将信息投射到镜片上。

据彭博社的Mark Gurman和CNET等权威媒体报道,Vision Air的核心功能可能包括:

– 随时显示手机通知

– 不用掏出手机就能查看信息、日历

– 通过眼球追踪和手势控制Mac

– 无需说”嘿Siri”就能唤醒语音助手

这些功能确实能带来便利,但老实说,它们并不是什么革命性的创新。事实上,国内AR眼镜厂商早就在这些功能上进行了深入探索,并已推出了成熟产品。

中国厂商的”弯道超车”

当苹果还在筹备Vision Air时,中国AR眼镜厂商已经在市场上跑出了不少成绩。

Rokid是国内最早布局AR眼镜的公司之一,其最新产品Rokid AR Lite重量只有约75克,通过先进的光学技术提供高清显示。其产品不仅支持与手机、电脑连接显示内容,还实现了”可触控的AR交互体验”,用户可以通过触控板操作实现单指滑动点击、双指放大缩小、三指切换巨幕等功能,非常直观易用。Rokid已经将AR眼镜的实用性和易用性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。

Apple Vision Air:AR眼镜的新时代已经到来了吗?

雷鸟创新则是国内AR眼镜的另一个重要玩家。其最新产品雷鸟Air 3创造了AR眼镜价格首次杀入1699元的新纪录。这款仅76克的眼镜采用了第五代Micro-OLED微型显示屏和全新光路系统,提供3米等效100英寸的巨幕显示体验,并支持120Hz高刷新率。雷鸟还与阿里达成战略合作,雷鸟V3 AI拍摄眼镜搭载了通义千问定制的AI大模型,响应速度平均达1.3秒,识别准确率高达98%。

Apple Vision Air:AR眼镜的新时代已经到来了吗?

而在国际市场表现最为亮眼的XREAL,则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。据XREAL官网介绍,其最新推出的XREAL One搭载了全球首款自研空间计算芯片X1,支持原生3DoF空间定位,具有3ms的业界最低M2P延迟,并提供50°视场角的高质量显示。XREAL的产品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得了不错的市场表现。

Apple Vision Air:AR眼镜的新时代已经到来了吗?

两条不同的发展路径

分析中国厂商和苹果的产品路线,我发现它们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策略。

苹果的路线很明确:先用高端产品定义品类(比如Vision Pro),然后逐步推出更平价的版本(Vision Air)占领市场。这是苹果一贯的产品策略,曾在iPhone、iPad等产品线上取得巨大成功。

而中国厂商则采取了更为务实的策略:从一开始就专注于做普通消费者买得起的产品,然后通过快速迭代提升体验。这种”小步快跑”的方式,让他们能够在没有苹果那样雄厚研发资源的情况下,保持技术上的竞争力。

这两种策略各有优劣。苹果的方式能够建立技术壁垒和品牌溢价,但初期产品价格高昂,难以快速普及;中国厂商的方式能够快速获取用户反馈并迭代产品,但可能在技术深度上有所欠缺。

价格与生态的博弈

根据业内消息,Vision Air的价格可能在999-1499美元之间(约7000-10000元人民币)。虽然比Vision Pro便宜很多,但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依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

相比之下,国产AR眼镜的价格优势明显。雷鸟Air 3的售价仅为1699元,XREAL One的价格为3299元,Rokid的产品也大多在2000-5000元之间。这种价格差异,对于功能相近的产品来说是相当显著的。

但苹果的优势在于其庞大的生态系统。Vision Air如果能与iPhone、Mac、Apple Watch实现无缝协作,创造出其他品牌难以复制的体验,那么即使价格偏高,依然会有大量的苹果用户愿意购买。这正是中国厂商需要提防的。

未来展望:谁能赢得AR眼镜之战?

AR眼镜要真正成为日常随身装备,必须解决三个核心问题:实用性、舒适度和价格门槛。

实用性方面,AR眼镜必须能解决手机无法高效解决的问题,而不仅仅是把手机屏幕搬到眼前。无论是提高工作效率还是增强娱乐体验,都需要找到真正的差异化价值。

舒适度方面,作为需要长时间佩戴的设备,重量、散热和视觉舒适度至关重要。目前看来,国内厂商在轻量化设计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,比如Rokid和雷鸟的产品都已控制在80克以内。

价格门槛方面,就像智能手表一样,AR眼镜很难成为刚需,更像是数码爱好者的第二或第三屏设备。因此,价格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才能吸引大众消费者。

苹果的加入无疑会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,但在中国市场,国产品牌已经占据了先发优势。未来很可能会出现”南北分化”的局面——苹果占领高端市场,而国产品牌则主导大众市场。

对于消费者来说,这是一个好消息。竞争的加剧会促使各厂商不断提升产品性能、降低价格,最终让AR眼镜真正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。

据说Vision Air最快可能在2025年WWDC亮相,上市时间则可能是2025年底或2026年初。让我们拭目以待,看看这场AR眼镜之战将如何演绎。而在此之前,如果你对AR眼镜感兴趣,不妨先尝试一下国产品牌的产品,它们不仅价格实惠,而且已经能提供相当不错的使用体验。

毕竟,科技产品的价值不在于品牌,而在于它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多少实际改变。

文章来源于互联网/AI生成
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

暂无评论

暂无评论...